因此,中国光伏不能放弃海外市场,政府要为企业在国际市场创造一个平静的竞技场。
这将导致一线的20家组件制造商生产超过60%的电池。然而,最近NPD Solarbuzz的分析师在博客中指出,任何有意义的路线图都是有钱出资的人以及领先技术竞争的人推动产生的,尽管不一定盈利或者成功占领市场份额。
Lian补充说:当光伏支出再次开始时,不仅仅是工具类型会发生改变,而且市场份额在供应商之间也会发生转移。而到2016年将会只有13家薄膜领域的制造商产能超过100MW。Solarbuzz最新的光伏业分析指出,绝望的时代就得采取极端手段。这不仅仅有利于成本削减、抑制价格下跌还能消除底层制造商造成的行业产能过剩。显然,这不足以让行业斥资更新设备,因为该市场调查公司也关注了2010年和2011年超支消费过程中吉瓦级卸载设备的购买,但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跌而尚未安装。
当整个行业遭遇产能限制,逐渐上升到吉瓦级的时候,统一的光伏行业技术路线图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实施新光伏路线图的集体努力可以又快又好的吸纳目前过剩的产能,加快一个光伏行业从未有过的虚假繁荣时代的结束。多晶硅已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1-28美元/公斤。
首先,在现行政绩观指导下,好大喜功成为地方官员的通病。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第三,在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下,地方政府过度涉足经济建设活动,甚至成为经济建设型政府。据《南方周末》报道,赛维实际上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但却被江西省政府驳回,因为江西无法承受这样一家大企业的倒掉。
在笔者看来,地方政府不仅不是光伏产业的救星,而且是光伏产业陷入如今困局的罪魁祸首。地方政府在前期通过扭曲性激励导致了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如今又试图以阻止企业破产的方式影响正常的优胜劣汰。
施正荣2005年问鼎中国首富的巨大财富效应,致使光伏产业一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常常为光伏企业提供大量的电费补贴,而电费是光伏企业主要的成本因素之一。再次,地方政府阻碍了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光伏产业投入大,既能创造高额GDP,又具有环保节能的概念,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遂令地方官员趋之若鹜,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光伏产业在中国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2012年一季度,包括江西赛维、尚德电力、英利在内的10家境外上市光伏企业全部亏损,合计亏损高达6.12亿美元。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达30GW,而全球装机量预计只有20GW,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截至今年3月末,赛维总资产337.10亿元,负债总计293.4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31.48亿元,陷入了资金链危局。
光伏产业危机,理应成为推动中国财政民主化的契机。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不是因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如何领先,而是因为中国的污染成本极为低廉。
从长期来看,这种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污染问题的爆发带来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威胁到了社会稳定。从单个光伏企业来看,地方政府的确是他们的救星。
江西赛维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05年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坐上了过山车。由于这样的扭曲激励,中国的光伏企业拥有了欧美企业难以奢望的成本优势。最终,所有光伏企业都在地方政府卵翼之下痛苦地煎熬。2011年1-5月,赛维LDK在新余高新区纳国税40412万元,纳地税19975万元。目前,该行业库存高企、经营性现金流锐减,面临资金链条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
目前的财政制度不仅透明度不足,公众难以知晓资金使用的细节,而且人大对政府开支的制约也流于形式化,地方官员出现了有钱花、随便花的危险趋势,社会成本高昂。国内光伏企业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然后作为工业原料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极其低廉的价格卖到国外,工业技术极为简单,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同时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青海格尔木、黑龙江绥化、江西新余、河北保定、江苏无锡纷纷宣誓打造光伏城。从2007年至2011年,赛维总负债由6.17亿美元一路膨胀至2011年末的60.1亿美元。
第二,在缺乏财政民主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有浪费纳税人资源的道德风险。目前,仅浙江就有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其中一大半是2007年之后进入的。
其次,地方政府为光伏产业的过度发展提供了错误激励。所纳国税占高新区光伏企业纳税总额的93.6%,所纳地税更是占到96%,是全市居首的纳税大户。如果冷静分析一下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难理解这场危机的必然性。由于地方政府的公司化,环保、质量安全等执法功能就被边缘化,甚至屈从于GDP主义。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就遭遇了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严重挑战,2011年形势更急转直下。长此以往,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系列危机,更破坏了法治,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除了面子因素,光伏企业也绑架了一些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目前,华电、中电投、中节能、中广核、大唐电力等企业正在新疆从事光伏电力基地建设。
专访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陆郝安新疆光伏产品需求旺不过剩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陆郝安记者:为何此次论坛选择在新疆举办?陆郝安:我是第一次来新疆。在没有全面打开中亚、西亚等市场之前,新疆光伏组件和电池的产能还要和当地光伏电站建设需求相匹配。
新华社发8月2日,自治区经信委和SEMI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中国分会)在哈密举办中国(哈密)大型光伏荒漠发电产业发展论坛,新奥、正泰、日芯等近百家国内外光伏企业与会,共同探讨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和拓展深化应用,以及充分发挥新疆荒漠太阳能和区位优势,打造光电东送基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光伏产业发展速度变缓。今后,新疆在哈密、吐鲁番、阿克苏、喀什、和田等辐射资源丰富的荒漠地区,将规划建设一批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三到五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截至2011年底,新疆荒漠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7万千瓦。
新疆正在加快荒漠光伏能源基地建设,计划到2015年荒漠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占全疆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三。新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不仅能给当地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是新疆及我国能源需求和安全的需要。
新疆有公路、铁路和航道通向内地,而且与中亚各国很近,光伏产品可以销往内地和中亚、西亚各国。对适宜的公共场所、车站、学校、医院等建筑进行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
记者:新疆目前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新疆光伏产业该如何发展?陆郝安:制约新疆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是电力输送和并网难。制约新疆光伏产业发展瓶颈还有上网电价。
本文由千兵万马网发布,不代表千兵万马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5k0j9.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xd9nr/0.html